智慧社区要落地需解决的四个现实问题之(三)——产品不达痛点
产品不达痛点
作为社区化服务,产品却不能体现社区化应有的差异性
社区O2O的大规模兴起又大规模失败,同样也集中反映了智慧社区重要问题:直接把互联网服务的那套模式搬过来,却不考虑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竞争优势。
1、产品没有独特性,无法给业主选择的理由
营销的本质并不复杂,给客户一个理由,让TA选择你。然而许多打着智慧社区旗号的产品,在业主的眼里却并没有选择的理由,倒并不是它们不好,而是可替代性太强。
最普遍的莫过于那些社区社交平台产品,妄图通过线上的社区圈子黏合客户,建立社区内的微生态。然而这些社交产品在自我陶醉的同时,似乎都忘了微信群、淘宝、58同城等的存在,基于web2.0时代所提倡的UGC,红利窗口期早已过去。打着社区的幌子,重复着业界大佬已经实现并且深入人心的功能,注定是要失败的。
2、线上线下深度结合才是面向社区的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
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产品都能给自己冠上智慧的标签,而线下地理聚合是智慧社区产品所独有。用面向社区的独特手段,通过信息和媒体的整合,建立线上和线下、无形和有形、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智慧社区产品模式,才是行之有效的。
线下的、有形的、现实的优势,就是把业主们衣食住行的动态信息交互,以人情味、温馨等社交体验促成某种类似UGC的线下内容创造,如线下社区跳蚤市场、社区运动会、相亲会、儿童活动等,最终活化产品。比如彩生活,线上线下协同推进,为地理聚合的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悉心的服务,形成了基于社区的智慧生活闭环。
3、不只是社区O2O,智慧社区还有很多事要做、可做
在智慧社区基础硬件-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-智能家居-便民服务四个层次中,O2O只是便民服务的内容之一,更倾向于会上网年轻人的吃喝玩乐。
在社区O2O之外,智慧社区应当围绕公共服务、公共安全尤其是产业经济来展开,把社区的“智慧”和居民的纽带关系建立,这是智慧社区的延展要求,如此才能把智慧社区做实,融入社会体系并稳固下来成为紧密的生活方式。
热炒的碧桂园马来西亚“森林公园”,本质上就是同产业经济深度结合的智慧社区模式。一带一路推荐,马来西亚政府支持,品牌酒店、名校深度合作,华为深度定制,气候模拟计算技术打造舒适生活体验,云计算全岛屿封闭式ID管理……不知不觉,这样一个智慧社区已经融入产业体系,想不落地都难了。
- “萌驰·物管家”智慧物业管理系统2.5.4更新日志 2021.03.20
- 打通物业与业主的沟通渠道,建立智慧物业管理平台!_萌驰物管家智慧物业 2021.03.13
- 为什么说物业管理发展正当时?_萌驰物管家智慧物业 2021.03.06
- 住建部:疫情补贴!推动建设智慧物业平台,提出税收减免、财政补贴……_萌驰物管家 2021.02.27
- 刷新存在感!“智慧物业”赋能基层治理_萌驰物管家物业系统 2021.02.21
- 人民日报:“智慧物业”搭起生活服务圈_萌驰物管家智慧物业 2021.02.02
- 萌驰物管家智慧物业管理系统:物业费收取的一大利器 2021.01.30
- 住建部:推动建设智慧物业平台,为物业企业争取扶持政策_萌驰物智慧物业 2021.01.23
- 萌驰物管家智慧物业带来的全新体验 2021.01.16
- 萌驰物管家:传统物业如何转型智慧物业? 2021.01.07